欢迎来到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官方网站!
井冈山领导干部红色教育培训

井冈山人物

正文

9、杨开慧与毛泽东是如何相识的

时间:2021-05-22来源:阅读:()

关于杨开慧是如何认识毛泽东的,史料上无确切记载。

毛杨见面的时间应为1914年春。其见面的情况,根据许多人的回忆, 各种说法大致差不多,即杨开慧先看了毛泽东写的文章后才见面的。

191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杨开慧正在房中看书,忽听见父亲在外面屋 子里连声叫好。

杨开慧赶紧放下书,从内房轻轻走了出来,只见父亲手里拿着一本学 生的笔记,坐在那儿,边看边赞不绝口。她轻轻走到父亲身边,惊讶地问:

“爸爸,这是谁写的呀?”

杨昌济合上笔记本,递给女儿说:“你看看,你好好看看!”

杨开慧接过笔记本一看,只见上面题着“讲堂录”3个大字,下面署名: 毛泽东。

于是,她坐在父亲身旁,打开《讲堂录》。谁知她一看就被里面的内容 吸引住了。这本《讲堂录》是一些听课笔记和读书笔记,共1万多字。笔记 所及,有外国的人和事,如拿破仑、恺撒、福泽渝吉、牛顿、富兰克林等,但 大部分是中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籍记载的人物,从殷周的伊尹、周公、 孙武、孔子、孟轲,秦汉的张良、司马迁、严光,唐宋的李白、杜甫、范仲淹、 朱熹、程颢、程颐、张载、周敦颐、郑樵等,到明清的王船山、侯朝宗、魏禧等共百余人;涉及的古文典籍有先秦哲学、楚辞、汉赋、史记、汉书、唐宋古 文、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文学家的言论和著作。

杨开慧仔细阅读《讲堂录》,她看着这厚厚的笔记,文字誊写工整,对 人对事的看法十分深刻,既钦佩毛泽东的学习态度,又被他深刻的思想所 吸引。看完这本日记,杨开慧便对毛泽东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心里暗暗 希望能见到他。

一个星期天,朝雾还没有散尽,太阳刚刚露出头,毛泽东同蔡和森、陈 昌、罗学瓒、张昆弟等几位好友一起来到了板仓杨寓。他们是应杨昌济之 约,前来杨家一起讨论有关读书和哲学问题的。

众人一到,杨昌济满面笑容地将他们迎进客房。幵慧正在房内看书, 听到说笑声,也从里面出来。这时客厅里热热闹闹的。她看见其中有一位 一米八多的青年,格外显眼:他身材高大,蓄着稍长的头发,穿着洗旧了的 灰布长衫,十分朴实大方。杨昌济见杨开慧进来,马上向学生们介绍:“哦, 这是小女开慧,正在家里自修。”

然后,他又向杨开慧逐个介绍青年们的名字。这时,开慧才知道这位 高个子青年正是毛泽东。毛泽东、蔡和森、陈昌、张昆弟都热情地与杨开慧 打招呼。毛泽东说:

“开慧同学,听杨老师讲,你在家发愤自修,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杨开慧人虽小,却在父亲的学生们面前一点也不拘束,她调皮地回答 说:“‘闭门求学,其学无用呀!”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正是毛泽东的主张,毛泽东一怔,马上问道: “你怎么也知道我说过这句话?”

“我看过你的《讲堂录》呢!”杨开慧笑着回答说。

大家一见杨开慧用毛泽东的话回答他,顿时都笑了起来。这时杨昌济 对大家说:“让开慧也参加你们的讨论吧,学点见识!”

“欢迎,欢迎,我们正好没有女同学呢! ”陈昌说。

他话音未落,突然门“吱呀”一声开了。“怎么没有女同学?还有我们两个哩!

原来,是在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向俊贤、陶毅也来到了杨家。

向俊贤出生于湘西溆浦一个富商之家。她自幼聪明好学,排行老九, 几个兄长曾留学日本,大哥向仙钺是湘西同盟会负责人,向俊贤自幼受其 兄的影响,追求新知识。1912年秋,从常德女子速成师范学校转人湖南省 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陶毅,字斯咏,湘潭人,也是富家出身,家里很有钱,此时也在第一女 子师范读书,她与向俊贤既是同学又是好友。向俊贤和陶毅都是杨昌济的 学生,并且经常来杨家。1914年5月13日杨昌济曾在自己的《达化斋日 记》中记载了自己19岁的女学生向俊贤:

昨至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见本班二年生向俊贤之日记颇有抱负……可谓是教育界中之人才.

开慧见她们来了,连忙上前:“俊贤姐,斯咏姐,你们来啦!”

“我们也是赶来参加讨论的。”向俊贤说,因为昨日杨先生已告诉了她 们今日毛泽东他们来家讨论的事情。

大家围坐在杨昌济身旁。

这是一群豪情洋溢、奋发有为的青年学生,他们满怀改造社会的雄心 壮志,急切地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家放眼世界,纵情畅谈,从治学的方 法,谈到做人的道理,从国家的兴亡,谈到自己的理想。

杨开慧坐在凳子上,两手撑住下巴,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发言,生怕漏 掉了一句话,一个字。她听着大家的讨论,仿佛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从未见 识过的世界里。

大家发言畅谈之后,杨昌访开始给大家讲《达化斋读书录》。这时,杨 开慧才悄悄离幵客房,协助妈妈向振熙为大家准备中饭。青年们畅谈了一 整天。

傍晚,毛泽东、蔡和森和向俊贤他们走后,杨开慧立即打开笔记本,兴 奋地记下这一天的心得。

以后,毛泽东和好友蔡和森、陈昌、张昆弟等,经常到杨昌济家聚会。

不久,他们的聚会又吸引了一个老秀才。此人名叫何叔衡,号瞻岵,宁乡人,1902年考中秀才,但“感时局之汹汹,人情之愤愤”,拒不到县衙门任职,宁愿在乡下种地、教书。辛亥革命爆发时,他热烈响应。革命失败后,他又毅然辞掉在云山高等小学堂的教职,赴省会长沙寻找新的出路。1913年春,37岁的他和毛泽东同时考入四师,后又一起并人一师,与毛泽东成为挚友,都是杨昌济的门生。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杨家畅谈治学之道,纵论天下大事,探求救国 救民的真理,一谈就是一整天。他们的座谈和聚会,吸引着杨开慧,也吸引 着杨开智和柳直荀。此时,杨开智和柳直荀已考人了长郡中学,两人成为 同班同学。他们都主动参加这些聚会。

杨家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也使杨开慧的自修学习发生了新的变化。


本文来源《杨开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整理编辑发布。


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