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2来源:阅读:()
杨昌济周围聚集着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青年,他对他们的影响不仅 在学问上,而且对他们的人生和生活规则也产生着巨大影响。
杨昌济反对封建的腐败生活,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生活。他废止朝 食,行深呼吸,主张静坐,常年行冷水浴,冬天也不间断。毛泽东、蔡和森等 人也模仿他,跟他学习。大概有一年多,毛泽东等人与老师一样都不曾吃 早饭。暑假,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及张昆弟几人一起住在长沙对河岳麓 山上的爱晚亭里读书、休养,每天只吃新蚕豆饭一顿,既废朝食,也不晚 餐,每天清早还在山上打坐,然后下来去塘里或河里洗冷水澡。他们一直 坚持到假期满后才回校,甚至到冬天11月,他们还不停止山上打坐、野外 住宿和洗冷水澡。
以后,毛泽东更扩大浴的范围:在太阳下面,在大风里,在大雨下,赤 着让身体晒、让吹、让淋。对此,毛泽东叫作“日浴”、“风浴”、“雨浴”。
凡此,目的都是为了锻炼身体。
毛泽东在日记里写道: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在锻炼和学习期间,杨昌济和毛泽东等人师生交往十分密切。聚会之 余,毛泽东和杨昌济还经常一起座谈和交流。
1915年4月15日,杨昌济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 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 乡买田.风俗纯朴,烟賭甚稀.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 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 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时又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
此前,他们在一师过了一年多平静而有序的学习生活之后,一天,突 然传来一个消息:毛泽东的同班同学易昌陶不幸在衡山家中病逝。
易昌陶,又名易咏畦,博学多识。消息传来,由校长张千、学监王季范、 教员杨昌济发起,于5月23日召开全校追悼会。易昌陶少年去世,使毛泽 东陷入深深的痛惜之中。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
“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
追悼会结束后,王季范和杨昌济又将师生致送的挽诗挽联256幅,编 印成册,题名《易君咏畦追悼录》。毛泽东的一副挽联和一首挽诗也收录其 中。
杨开慧在家里也听父亲说起学生易昌陶去世的消息,一想到一个这么 年轻的学生就去世了,几天都心情不爽,沉默少语。一天,她看到父亲从学 校带回一首挽诗:
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限.
城隈草萎萎,涔泪侵双題;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淆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本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飕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杨开慧读过毛泽东写的文章,想不到他的诗也写得这么好!诗中的思 友之情切切。失友的惆怅之感,深深地感染了杨开慧,使她感到一种莫名 的悲伤。接着,她又随手翻开前面的挽联看,其中又有毛泽东写的挽联: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毛泽东的这副挽联虽也饱含失友的悲伤,却隐约显露一种豪放之气, 杨开慧不看则罢,一看就立刻体味到了毛泽东那种藐视千古,济世忧国的 情怀!这种因失友而引发的济世豪情深深地把杨开慧震撼了!心灵敏感的她隐隐地感受到毛泽东灵魂深处不凡的忧国忧民之情怀。
确实,这时毛泽东的志向已转向了如何振兴积弱的国家和民族。
早在1月份,日本以赞助窃国大盗袁世凯复辟帝制为诱饵,提出了灭 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即:一、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 扩大;二、延长旅顺、大连两港和南满、安奉两铁路的租借期为99年,并承 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土地租借权或所有权,以及居住权、工商经营 权、建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独占权;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四、中 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一概不得租借或割让给第三国;五、中国政府须聘请 日本人作政治、军事、财政及各方面的顾问,中日合办中国聱政和兵工厂 等。这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条件,是要把中国变为曰本独占的殖民地。
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袁世凯急于做皇帝,想取得日本支持,5月9日,除第五部分“容日后协商”外,其余各条全部答应日本政府,并逐条签字。这是中国的奇耻大辱,举国上下无比愤慨。北京新华茶馆店主马国麟跑到中央公园持刀自杀,遗书:“痛心国事! ”长沙一店员闻讯“二十一条”被签字,投湘江自尽。
消息传到湖南第一师范,全校师生义愤填膺,立即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反日反袁运动,并迅速集资编印了《明耻篇》一书,以揭露日本侵华和袁世凯的卖国罪行。
毛泽东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阅读时,除加了不少圈点和着重号以外,他还写了许多批语,如“此文作得 好! ”“说得痛快!”等等。尤其是在阅读了卷首的《感言》后,他特地在该文 的后面题词道:
此文为第一师范学校教习石润山先生作.先生名广权,宝庆人.当中 日交涉解决之顷,举校愤激,先生尤痛慨,至辍寝忘食,同学等爰集资刊 印此篇,先生则为序其端而编次之,云云.
《救国刍言》亦先生作。
对“五•七”国耻,毛泽东既痛心又非常愤慨。最后,他奋笔车《明耻篇》 的封面上又题写了一首明志的短诗: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这些题词和题诗,充分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强烈的反帝思想和炽热的 爱国感情,并充分表达了他雪耻救亡的决心和意志。
《明耻篇》刊印后,毛泽东又广为寄赠和推荐。
在这一段时间的杨家聚会中,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与杨昌济讨论 的话题全是青年为什么要求学,立什么样的志,国家这样积弱,民众这样 贫困,青年应当怎么办等问题。在讨论中,杨开慧一边听着他们的发言,一 边想起湘江上横行的日本军舰、长沙城遍地饥饿的孩子,感同身受,常常 提出许多问题。杨开智和柳直荀也对国是时事纷纷发问。对于他们的问 题,毛泽东常常深人浅出地解答,启发他们认真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 的见解。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毛泽东的这些道理和思想,对于杨开 慧来说,闻所未闻。每次通过毛泽东等人的解答,她顿然觉得眼前别有天 地,眼界大为开阔。
现在,杨开慧读着毛泽东的挽联,胸中涌起一股忧国忧民的情绪,产 生了要去救国救民的愿望。她按住胸口说:
“我也要去济世救民!”
本文来源《杨开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整理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