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官方网站!
井冈山领导干部红色教育培训

动态要闻

井冈动态

正文

江西日报连版报道: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

时间:2022-10-29来源:阅读:()

01.jp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创建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星星之火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伟大进程

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

光辉起点


02.jpg


文家市决策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浏阳文家市镇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人民军队建军原则。


创建根据地

    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打破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占领宁冈全县。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朱毛会师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部会师,“朱毛红军”不断发展壮大。


颁布土地法

    1928年12月,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正式颁布《井冈山土地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第一部成文土地法由此诞生。


星火燎原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以党内通信形式,对广大指战员进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信中批判当时党内的一种悲观思想,提出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


设立特别区

    1950年10月,井冈山特别区设立。


脱贫摘帽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成为中国减贫事业的里程碑。


用精神之光照亮新的赶考之路

阮启祥


03.jpg

▲神山村旧貌换新颜。摄影丨江西日报记者董文涛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用井冈山精神之光照亮新的赶考之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9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2月,毛泽东率部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我们党和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它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它立足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开篇;它通过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坚实基础;它通过明确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党和红军同人民群众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所孕育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


    精神不灭,永续传承。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我们的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今天共产党人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和终身课题。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于蹚前人没有蹚过的河、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尽管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不能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永远不能丢。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合力。


    95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巍巍井冈的丰功伟业,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朽的精神丰碑。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好井冈山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04.jpg

▲学生们在井冈山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参观研学。摄影丨新华社记者彭昭之


敢教日月换新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的回望与思索

江西日报记者 蔡超然 李 歆


    95年前,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翻山越岭,来到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在小山村茨坪扎下了根。这一天,是1927年10月27日。井冈山——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品格: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95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度回望井冈山的斗争,这段意志、信仰、烈火与鲜血交织的伟大历史,依然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井冈山精神根植于无数党员心中,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力量之源。


06.jpg


    坚定执着追理想:15744个姓名


    沿着长长的石阶路向上攀登,青松翠柏环绕间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巍然坐落在长路的最高处。


    纪念堂二楼的吊唁大厅,黑色大理石墙壁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姓名,大厅正中,矗立着一块洁白的汉白玉无字碑。整个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共有4.8万多名烈士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


    是什么,让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怕牺牲慷慨赴死?


    问题的答案,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出的一封陈毅安烈士写给妻子的家信里:“我天天跑路,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问题的答案,藏在遂川县草林镇万寿宫墙上的一副红军楹联里:“为革命而牺牲死当欢笑,救工农出水火我应勤劳。”


    问题的答案,更藏在那些用生命实践了自己信仰的年轻人的最后时刻:1929年5月的莲花县城南门外,被割去舌头的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用脚趾蘸着鲜血在地上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后,英勇就义。


    …………


    无数的牺牲,汇聚成焚毁旧世界桎梏的烈火,见证着共产党人“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伟大与悲壮。


    4.8万多名烈士,为心中的理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凝结成共和国最伟岸的山峦。


05.jpg


    实事求是闯新路:十六个字的法宝


    一本名叫《游击战争》的印刷小册子,静静地躺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橱窗里。


    “红军的游击战术大要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短短几句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朴素而灵活的军事原则跃然眼前。


    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从血与火的对敌斗争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它体现着我们党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是弱小的红军得以战胜强大敌人的法宝。


    从实际出发总结出的“十六字诀”,恰好适应了井冈山山高林密、回转余地大的特点,结合“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原则,终于让红军在四周强敌环伺之中,取得了七溪岭、龙源口、五斗江等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如今,新时代的井冈山人,聚焦“1+7+7”清单式工作推进法、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机制、普惠金融样板区打造等“九大改革品牌”,在改革攻坚之路上蹄疾步稳、奋勇争先。


    井冈山的险峻山道,正被中国共产党人以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精神,一步步踏成坚实坦途。


07.jpg


    艰苦奋斗攻难关:八角楼的灯光


    “井冈山的人儿抬头望,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


    这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然而,真实的历史是:八角楼里的灯光并不算明亮。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根据地受到敌人的严密封锁,前委规定:各级机关晚上办公可以点三根灯芯,连以下晚上值班,只准点一根灯芯。按照这个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可以用三根灯芯,但是他坚持点一根灯芯。


    “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败。”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艰苦奋斗,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建立被服厂、创办造币厂、开设红色圩场、设立公卖处……一系列粉碎敌人经济封锁的措施,在党的领导下实施。由于落实了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遂川县草林圩场逢圩日人数高达两万,为解决根据地军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提供了广阔平台。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井冈山群众口口相传的歌谣,记录着根据地军民极端困苦时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精神。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今天,井冈山市党员干部继承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全国率先脱贫的基础上,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数据显示,全市128个行政村去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最高的达到114万余元。


    红军战士们炮火纷飞间憧憬过的幸福,在他们用鲜血浇灌过的土地上成为现实。


08.jpg


    依靠群众求胜利:黄洋界上炮声隆


    1928年8月30日,一场以少对多的保卫战,在海拔1300多米的黄洋界打响。


    此前,红军大部队离开根据地开往湘南,留下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守卫井冈山。湘赣两省四个团的敌军闻讯来犯,红军留守部队决定扼守黄洋界哨口。


    为了击退敌军,根据地群众连夜赶削竹钉,在上山小路上布置起“竹钉阵”等五道防线。大小五井赤卫队员与红军战士一道坚守阵地,其余群众组织担架队、救护队,随时接应前方战士。


    激烈的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红军多次打退敌军进攻。下午4时许,一门刚刚修好的迫击炮被安放到红军阵地上,三发炮弹出膛,其中一发正命中山下的敌军指挥所附近。同时,群众也在煤油桶中点燃鞭炮,一时间爆炸声响彻山头。疲惫不堪的敌军大为惊恐,以为红军主力回山参战,遂连夜遁逃。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根据地群众的支持下,黄洋界保卫战永远地载入了我军战史。


    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新的胜利。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之际回望这座伟大的山峦,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共产党人正前仆后继地赶来,将井冈山精神的燎原之火播撒到九州大地,为新时代、新征程注入不竭的精神力量和强大动力。


来源:江西日报


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