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3来源:阅读:()
神山村全貌 光明日报记者 孙金行摄/光明图片
神山村“点赞”雕塑 光明日报记者 孙金行摄/光明图片
神山村一隅 光明日报记者 孙金行摄/光明图片
车驶入井冈山的竹海,便如一头扎进了碧浪之中。苍劲挺拔的修篁无涯无际,放眼都是青翠的绿!
山势起伏,山路蜿蜒,水泥山道如同一条白色缎带在林间绕来绕去,把一个个山的皱褶缀了起来。过了黄洋界,眼前豁然开朗,劈面跳出一个山冲,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舍散布在山间台地上。
房舍前后是一块块坝田,有的种着桃树——已经泛红的桃子压弯了树枝;有的种着蔬菜——冬瓜披着白纱,茄子穿着紫袍,辣椒像一盏盏红艳艳的小灯笼;而山峦间的茶园,荡着一层白雾,于是,枝叶上便镀了一层奇异的奶油色。
暮色四合时,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
初识神山村
这是个不大的村落。在重峦叠嶂的五百里井冈中,属于偏僻中的偏僻者。因为偏僻,人迹罕至,适合神仙隐居修行,所以被称为“神山村”。直到今天,全村只有70户人家,241口人。
奇岭陡立,空间逼仄,人均不足五分冷浆田。而耸峙的群峰,阻断了山民与外面世界的联系,眼前除了山还是山。日出日息,尽管老少爷们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反复挖刨,但是,一直走不出贫困的循环。
长期以来,说起神山村,村外的人连连摇头。而“好女不嫁神山郎”这句歌谣,又让本村多少精壮汉子臊眉耷眼。
而今的神山村,却成了四邻八乡有名的富裕村,还戴上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顶顶桂冠。
探寻神山村惊天嬗变的密码,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我们住在村民彭夏英家里。木板床,水泥地面,两层小楼陈设虽然简单,但收拾得干干净净。躺在床上,透过窗棂,可看到满天的星斗。屋后的溪沟里,青蛙不知疲倦地叫着。吹进屋里的风,带着山野花草沁人心脾的清香。
山村的夏夜,让记者兴奋难眠,索性出门走上一遭。
星光点点,山道弯弯,除了偶尔几声狗吠,周遭是那样的宁静。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大多已经歇息了。
山腰一户人家,还亮着灯光。记者便循光而去。离房子还大老远,就听到一阵阵欢笑声。
堂屋里,老老少少一群人,围桌而坐。一个面容清癯、稍稍谢顶的中年人正兴奋地讲着什么。
跨进门去,道明来意,大家热情地给记者让座。中年人用手理一下有些凌乱的头发,谦和地冲记者笑笑:“正给村里后生摆古嘞……”
交谈中知道,中年人叫赖福洪,他给后生们讲的是当年红军的故事。刨根究底,记者理清了神山村的“红色根脉”:井冈山斗争时期,这里曾是红军的大后方,红军的药库、被服厂、造纸厂都设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村里住过。
“我家老房子的墙上,还有彭德怀写的标语,几个毛笔字有劲得很,记得是‘打土豪分田地’。我家隔壁,是赖家祠堂,新城战斗时,几十个红军伤病员就安置在这里。屋里躺不下,连走道里都摆满了担架。”赖福洪说。
“听我奶奶说,朱德在我家住时,每天一大早,就把缸里的水挑得溜满。想让朱军长歇口气,可是怎么拦都拦不住。”另一个身量不高的中年人插话。
“我爷爷给红军造纸,彭德怀一有空就过来帮忙。脏活累活抢着干。”一个叫赖福桥的村民,抢过话头。
“我伯公赖章达懂医道,毛委员、袁文才亲自上门,请他去给红军瞧病。”赖仲芳说。
“村里又有哪一家没和红军打过交道唦!全村的青壮年,都为红军送过军粮。就说那一次黄洋界保卫战摆的三十里竹钉阵,连妇女、细伢都参加了削竹钉……”这位插话的村民嗓门又脆又亮。
“对了,我家门口往前几十米的地方,还埋了七位红军烈士呢!”赖福洪说,“记者同志,我们村和共产党的感情可不一般呢。不光是战争年代,你帮我,我帮你,血肉情深。就是现在,我们和共产党也打断骨头连着筋呢!今天能过上好日子,那不全是托了共产党的福嘛!你知道吗?习总书记来过我们村嘞!看见山顶那个‘大拇指’雕塑了吗?讲的就是,新一代领导人和我们村民的感情……”
赖福洪带记者来到院外的空地。循着他的手指望去,但见前方山头上:射灯照射下,一个高高挑起的“大拇指”直指夜空。旷野星光的映衬下,“大拇指”分外夺目……
第一日
天才麻麻亮,楼前板栗树上,鸟儿已经喧噪起来。夹杂着几声高亢的鸡啼。
记者迫不及待来到了村头。攒着花香、草香、泥土香的空气一股脑地往鼻腔里钻,冲得记者连打几个喷嚏。一缕又一缕白云在村舍四周的山头上溜达,一钩弯月尚未褪去,蹑手蹑脚躲在云彩的后面。
好几处农舍的屋顶上,已有炊烟袅袅升起。
村头的茶田里,已有人在劳作了,有的挥动锄头在除杂草,有的蹲下身子在覆压地膜,还有的挽着裤管埋头修补田畔的排水沟……
茶田边上,是一个黄桃园,即将成熟的黄桃缀满了枝头。一位老人正在园子里忙活。老人似乎在哪里见过?
“老人家,您贵姓?看着面熟啊。”
老人欠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露出淳朴的笑脸:“莫不是电视上见过我喽?”
“那个在电视里给总书记点赞的人,是不是您老人家?”
老人很得意,使劲点了点头:“走,屋里去。我最喜欢给人讲这一段。”
老人介绍说,他叫彭水生,今年81岁了,曾经当过村里的支部书记。
老人的家,离桃园不远,一座白墙黛瓦的赣南民居依山而建,墙壁、门窗粉刷一新。大门很气派,门两边挂着一副对联:“岁月逢春花遍开,人民有党志登天。”二楼阳台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神山老支书农家菜”。
坐在老支书门前的台地上,喝着清香的新茶,听老人兴致勃勃地回忆神山村那一段段往事。
“你呀,不错嘞!”
说起以前的神山村,老支书并不讳言:“穷得人心焦嘞!家家就那么块巴掌大的田,糊饱肚子都费劲。谁不想过好日子?乡亲们只能打这满山毛竹的主意。砍毛竹去卖,可不是谁都能干的营生。为啥?没有路!上山下坳只有那条坑坑洼洼的黄泥小道。那时候家家都穷,人人都是趿拉双破草鞋来来回回‘磨脚板’。我当村干部,少不了去集上为大伙买农资,多想买一双解放鞋撑撑门面,可买不起啊!人家这样说我们神山村,‘麻雀飞过不落地,挑夫进村不伸手’。那年头,村里的壮劳力都外出讨生活了,只剩下些妇女、孩子……”老人的语气颇有些感伤。
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荷锄从这里经过。彭水生唤住了她:“艳霞,你给记者伢说说你嫁过来那辰光的事儿。”
胡艳霞倒也没有推辞,寒暄了几句,便坐下来落落大方地讲起来:“明年,我嫁到这个村就20年喽。记得头次来,可把我吓坏了,土坯房,泥巴路,一脚踩下去,淤泥能没了脚面。要不是我家那口子,人老实,模样也还行,哼!谁愿意嫁到这里来。记得结婚那天,落了雨,村里没有车行道,我穿红着绿走了六七里地,可惜了那身新嫁衣啊,满身都是泥点子。吃酒席的时候,外面欢天喜地热热闹闹,我却躲在屋里抹眼泪。只能自己劝自己,熬吧,熬熬吧!”
胡艳霞和彭水生都把今天的好日子归结于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说起2016年2月2号那天发生的事,至今仍让他们激动不已。
“那天,正是农历小年。连着几天雨夹雪,山里气温低,路上檐下都结了冰,地上厚厚一层霜皮。我们做梦都没想到,在这样的天气,习总书记来到了我们村!”彭水生两眼炯炯放光,“习总书记对老百姓,那是真心的好哇!走了一户又一户,问大家粮食够不够吃,住房够不够暖,年货购置得怎么样,发展生产有什么困难……他问得好细哦,听得好认真哦。他还来到灶房间,看看锅里煮的什么;走进农民的茅房,看看是不是仍在用旱厕……我就想,总书记日理万机那么忙,还这么惦念咱山里人,在和总书记握手时,不由得脱口而出,‘你呀,不错嘞!’说完,我翘起左手大拇指,给总书记点了个赞。总书记听了,拍着我的手背哈哈大笑。”
“多多创新,把产业做大”
讲起那天总书记在村里的动人场景,神山村的乡亲们,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
左秀发,当时还是贫困户。见总书记向他家走来,他带着老伴彭冬连、小孙孙左伟波欢天喜地迎了上去。
总书记紧握两位老人的手,嘘寒问暖。然后又俯下身亲切地问左伟波上几年级了,学习怎么样。总书记拿出一个书包,送给左伟波,勉励他好好学习。
左秀发家门口的空地上,几个村民正在打糍粑。总书记走过去,饶有兴致地观看起来。
他亲切地问:“要打多久?”
有村民回答:“要打十多分钟。”
“我能不能打两下?”总书记征询村民们的意见。
接过木槌,一下、二下、三下……总书记打了十一下!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左秀发说:“总书记打得那样沉稳,每次都正中‘靶心’,一看就是‘会家子’!”
这时,左家的屋子里,传出一阵“嗡嗡”的机器响。左秀发向总书记解释:“我儿子正在做竹器加工呢。”
“走,看看去。”总书记随大家一起向屋里走去。
屋里,左秀发的大儿子左香云正在用电脑给竹筒雕花。看到总书记进来,慌慌张张站了起来。总书记用眼神示意他,继续手中的活计,亲切地问他都能加工哪些产品,销路如何。
左香云一一作了回答。总书记肯定了他立足本地资源,加工增收脱贫的做法,希望他多多创新,把产业做大。
“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
离开左秀发家,总书记把目光投向山头上那座孤零零的房舍:“那户人家离村子比较远,过得怎么样?看看去。”
女主人彭夏英正系着围裙在锅台边忙活呢。见有客人来,她抬起胳膊揩把脸,当看清眼前站的竟是总书记时,惊讶得合不拢嘴,半天才醒过神来,使劲在围裙上揩了个手,猛地上前攥住了总书记的手:“习主席,真的是您呢?!”
总书记拉过一条板凳,招呼彭夏英和她的丈夫张成德坐下,和他们聊起了家常。问他们生活有什么困难,当地政府有什么扶贫项目。见桌子上,摆着一个电视机,总书记问:“能收几个台?”彭夏英回答:“装了村村通,能看50多个。”“信号怎么样?”总书记边说边拿起遥控器试了试。
看墙上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子,总书记问张成德:“你当过兵?”
有些紧张的张成德赶紧站了起来,搓着手点了点头。
“坐下,坐下。”总书记和蔼地笑着,“你在哪里当的兵?”
“在西藏阿里。”
“当了几年?”
“八年。”
“噢!西藏,那是个艰苦的地方啊。”总书记和颜悦色地朝张成德连连点头,感谢他对国家的奉献。
起风了,西北风刮得屋外的树梢呜呜作响。风从窗缝、墙缝里钻进来,屋里墙上的招贴画也发出了唰唰的响声。
总书记站起身来,仔细地到每个房间看了看,还用手轻轻敲了敲墙壁。他的脸色有些凝重,嘱咐陪同的当地干部:“山上风雪大,温度低,村民们土房子的质量还需要提高呀。你们研究研究,看怎样帮助大家改造一下。”
离开前,总书记又仔细看了看墙壁的厚度。彭夏英知道,总书记还是有些不放心——担心这土房能不能遮风挡雨。她赶忙说:“总书记,您尽管放心,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嘞。您给全国人民当家当得好,老百姓感到很幸福呐。”
“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那一刻,彭夏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了解了村里的大致情况后,总书记和当地干部们一起擘画脱贫之策。
对村民的住房问题,总书记尤其重视。他拿起村居改造的设计图仔细推敲,不时追问细节。
他仔细听取了县乡两级对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化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的打算,并提出了指导意见。他说:“要精准扶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生活好的,要过得更好;生活还有一定困难的,要克服困难,走上富裕之路。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时任茅坪乡党委书记兰胜华向总书记详细汇报了神山村实施的“红蓝黄”精准扶贫举措——“红卡”为特别贫困户、“蓝卡”为一般贫困户、“黄卡”为2014年已经实现脱贫的贫困户。针对“三卡”户,采取分类扶贫政策。
总书记把所有“红卡”户的档案认认真真看了一遍,详细地询问了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了解了乡村两级都采取了哪些因应之策,他叮嘱兰胜华:脱贫攻坚越是到了最后关头,越是不能松劲;对红卡户这样的重点人群,要给予重点帮扶。确保脱贫,关键在于扶贫措施的“精准”。
兰胜华表态:“请总书记放心,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神山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抓好,让神山村和全乡人民一道在今明两年摘帽脱贫,让人民过上更幸福的日子!”
车子就要启程了,总书记还在凝望山坳里的村舍和远山近岭劲挺的青松。随后,他的目光在当地干部的脸上一一驻留,再一次殷殷叮咛:“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团结带领乡亲们把村里的事办好。让老人们过得越来越安心,让孩子们好好成长。”
……
结束当天的采访,已是深夜。一整天,记者都沉浸在感动之中,感动着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感动着广大群众的不懈奋斗,感动着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记者的脑海中,蓦然闪过作家袁鹰在《井冈翠竹》中说过的那段话:“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而今,新一代的领导人,正接过这副重担,带领十四亿中国人民健步向前……
第二日
窗外,先是传来几声布谷鸟的清唱,接着,就听到无数的鸟儿也汇入了这个清晨大合唱。合唱声越来越激越,越来越雄浑,这些勤快的鸟儿,似乎不把万物唤醒不善罢甘休。
在鸟儿的合唱声中,记者迎来了神山村的第二个黎明。
眼见为实。昨晚睡前,记者已打定了主意:想通过自身的切身感受,来体悟神山村这些年的变化。
昨天采访中,很多村民谈到,神山村已经结束了“行路难”的历史。今天,记者特意换了双合脚的旅游鞋,要用脚底板“亲近”出村的山道。
人人走上了“幸福路”
从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那座楼出发,记者沿着水泥铺成的路面,直管往前走。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记者已是一身透汗,那条可容两辆车并行的平整道路还在往前延伸,最终和一条通衢大道连成了一体。
昨天,老支书彭水生告诉我们,2016年年底,进村的道路,从3米拓宽到5米,不但全部硬化,还装上了护栏。现今,甭说小车,50人的大巴都可以直接开进村。
记者折回了村里。大街小巷的路面,丝毫不逊色于城市的高档小区。村子中央的主干道,还实现了人车分流——一圈朱红色木板铺设的栈道,环绕着展阔的车行道,行人在木栈道上行走,惬意又安全。
在村东头,满头华发的村民罗桂堂正倚着栏杆往鱼塘里撒新鲜青草。说到路,老人脸上笑开了花:“不敢信!家门口也能听到喇叭响喽!前些年,我在60里外的东上乡工作,每周往返一次。深夜两点摸黑出发,紧赶慢赶,早晨八点才能赶到。路上常碰到蛇,手里攥根棍子,见了就打。现在和过去比,是天上地下。我和老伴一人买了辆摩托,去哪里,小旋风一样!”
这时,现任村支书彭展阳正好走了过来。他接过罗桂堂的话茬:“从小在村里长大,哪个不晓得没路的苦?没有党的关怀,哪有这条路啊!总书记说到脱贫、乡村振兴,总会强调路的重要。比如,‘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这话说得多好啊!我记得牢牢的。”
“嘀嘀嘀”,一辆蓝色三轮小货车沿着硬化路从山上开了下来。
“去拉毛竹了?今天跑了几趟?”彭展阳和开车的村民打着招呼。
司机从驾驶室里探出头,咧嘴一笑,伸出三个指头。
“这趟拉了多少?”
“60多根吧。”
看着远去的小货车,彭展阳发起了感慨:“过去运毛竹,靠人背肩扛。一天运五六根,晚上骨头就像散了架。你看看现在?”
家家住上了“安乐窝”
太阳越升越高,嗓子也焦渴起来。记者就近走向一幢挂着“神山人家”牌匾的“农家乐”讨水喝。
女主人黄甲英搁下手中正在择的豆角,热情地给记者倒了水:“山泉烧的,甜着哩!”
记者边喝水边打量着这座窗明几净的房舍:“大妈,村里的房子都不错啊!”
黄甲英有些得意:“比起以前,真是好了不止十倍了,看着、住着都舒心。”
不等记者问下去,老人便说起了从前的辰光:“前些年,家家住的都是土坯房,那种老瓦片挡不了风也挡不了雨,碰上雨天,天上大雨,屋里小雨。门前屋后,流着黄汤子,到处泥窝子,出门呲溜打滑,哪次下雨不跌上几跤?”顿了半晌,她才回过神,接着说:“现在你看,房搞得结结实实的,坪铺得平平整整的。”
院子里的树上,几只鸟欢快地叫着。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子,柔和地洒在客厅的地上。黄甲英说:“瞧!前些日子,又铺了水磨石地板,做了吊顶……”
“听说,村里的旱厕都改成了水冲的。你家呢?”
“在那边,你们去看!”
记者循着她的手指,拉开了那扇厕所的门:五六平方米的小房内铺设着瓷砖,蹲便器、废纸篓、水桶等一应俱全,用脚一踩阀门,“哗”的一声,蹲便器被冲得干干净净。
中午吃饭的时候,记者和村支书彭展阳聊起了民居改造的事儿。彭展阳说:“总书记那次来,最惦记的事情之一,就是群众的住房问题。这几年,村里一直在抓‘安居工程’。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政府补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扶贫资金给一点、银行贷一点。先后筹措了300多万元。怎么改造?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一户户访,一家家谈,拿出了几套改造方案请村民们选。最后决定,在保持房屋结构的基础上加固维修,旧房变新房。”
彭展阳拍了拍身边的墙面:“结实着呢!我们在墙里面加了钢筋,外头再用钢丝网扣住。屋顶的瓦片也全换上了又防雨、又抗风、又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现在,就是下瓢泼大雨,刮八级大风,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家家住上了‘安乐窝’。”
户户捧起了“聚宝盆”
这天下午,歇晌起来,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罩上了乌云。黑压压的云朵,在山坳上空奔来突去。云,招来了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大风,吹得竹叶哗哗作响。
在村道上,记者和村民黄翠英差点撞个满怀。
她嘴里说着“对不起”,继续匆匆往前赶路。记者问她,马上要下雨了,为啥还要外出?她说,黄桃就要熟了,这时候刮大风下大雨容易把桃子吹落,她要去黄桃园看看。
记者和她一起来到了果园,一边帮她检查果子套袋情况,一边和她聊天。
这位个头不高、面容清秀的大姐告诉记者,果园的收成,关系着村里许多人家的利益。“我也有份呢!有股权证,每年都分红。”
不一会儿,又赶来几位村民。村委会副主任黄晓兰给大家分了工,有的用竹竿加固树干,有的检查套袋。
黄晓兰告诉记者:“桃园经营到这一步,真不容易!搞产业,谁不想?以前也有村民零零碎碎搞过,可是大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始终搞不起来。总书记那次来,指示大家搞产业化。我们一下子开窍了,组织农民成立了黄桃合作社。接着,又成立了茶叶合作社。”
“农产品生产,销售很重要。销售渠道不畅,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好价格。成立合作社,是抵御市场风险、解决销售难的法宝。搞合作社,可不是吃大锅饭,而是通过统一管理,系统培训,让村民们成为现代化的职业农民。就像总书记期望的那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黄晓兰掰着指头算起了收支账:“全村460亩黄桃、200亩茶叶,政府为每户筹措股金2.2万元,每年分红5000元左右。村民跟着技术员学种养,如果愿意给合作社‘打工’,每天还能赚120元‘日薪’。”
黄晓兰介绍,市里专门派了驻村科技特派员,传给村民种果采茶的各项技艺。村里有个“明白人”,胜似有个“活财神”。在“明白人”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都“明白”了起来。神山人总结了村产业发展的“四化”经验:种植“生态化”,加工“深层化”,销售“品牌化”,渠道“平台化”……
“再往后啊,咱神山村人的日子,那是冰糖加蜂蜜——甜上加甜。农产品深加工厂已经在建啦!就在茅坪,2800平方米。我去看过好几次,人家说,今年就能投产!我们的黄桃也在电商平台上卖得火热。”黄晓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直播网站,“你瞧,秒空!”
记者看到,一条条火箭似的弹幕在黄晓兰的手机屏幕上飞来飞去,短短一分钟,“神山黄桃”就卖出了200多斤……
政府织起了“保障网”
夏日的天,小孩的脸。刚才还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傍晚时分,天却一下子放晴了,乌云躲得没了踪影,风也柔和起来。
晚饭后,不少人家,坐在门前的台地上摇着蒲扇乘凉。
胡玉保老人家的台地旁,几棵木槿花开得正闹,晚风送来缕缕幽香。老人正躺在竹椅上,和几个乡亲聊天。记者参加了进来。
问起身体状况,老人说:“人上了年纪,毛病也就多起来了,高血压、心脏病、痛风……好几种呢!”也许是怕记者担心,老人紧接着说:“亏得有了‘绿本本’,添病没添负担。”
见记者不明白,老人进屋拿出了个小薄本:“这是政府发的。有了这个‘绿本本’,一个月300多块的药钱,自己只花60块!”
记者接过一看,这是井冈山市医疗保障局发的“门诊特殊慢性病种医疗保险证”。
说到“绿本本”,一起聊天的村民赖志鹏来了精神:“这‘绿本本’,顶大事呢!我得过肺病,动过手术,需要长期吃药,药费攒起来可是很吓人的一笔呦!政府专门针对脱贫户制定了优惠措施,绝大部分药费都给报销了。”
赖志鹏意犹未尽:“对于咱贫困户,政府啥都替咱考虑到了。就说我女儿上学这件事吧,为了减轻我家的负担,政府把我女儿保送到了吉安卫校。上学期间,还为孩子报销四次往返路费。毕业后,又给安排了工作,分配到神山村卫生所。”
这个当口,忙完了一天工作的茅坪镇党委书记李晓峰来村里看望记者,也加入了我们的聊天。
他说:“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市里建立了五道保险——合作医疗、大病保险、二次补贴、防返贫医疗险、民政兜底。教育也一样,再苦不能苦孩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大学教育,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教育扶贫政策。我们一手抓产业固富,一手织密社会保障网。抓好了民生保障兜底,脱贫成果才能巩固。”
离开胡玉保家时,已是深夜。沿着山溪回住处,踩碎了蛙声一片。
村委会办公楼旁的亲水平台里,那架水车还在吱呀吱呀地摇啊摇。几个年轻伢崽坐在平台上,一边用脚打着水花,一边轻轻哼唱: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
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
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
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
……
第三日
昨夜和乡亲们聊得太晚,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今天是周末。走进街巷,嗬!一片闹忙:红色、白色、蓝色……身着各色团服的游客,就像春日里一场雨后园圃里倏然冒出的缤纷花朵,一下子“开”遍了小山村!
几乎每个小店里都挤满了人;货架上的黄桃干、竹筒酒空了补、补了空;打糍粑的“嘿吼”声此起彼伏;每个景点都有人摆pose照相;点赞广场上,合影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在一家土特产店,老板娘吴桂兰忙得不亦乐乎。
“生意怎么样?”记者问。
吴桂兰满面春风,朝记者一扬手掌:“今天,5000块打不住!”
做好“山水文章”
灶火正上方的铁钩子上,几块腊肉熏得墨黑油亮。一旁的砧板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葱花、金黄的姜丝,绽出鲜香辛辣的烟火气……神山农庄老板罗林根在灶间忙碌着,妻子彭茶香进进出出地往院坝里摆桌椅。
罗林根喜滋滋地对记者说:“今天中午有的忙喽,一下子要来150多人!”
2016年初,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提出“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神山村率先行动起来。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了神山村旅游协会,并请专家来村里进行培训。
罗林根是神山村最先做“山水文章”的村民之一。
过去以砍竹为生的他,累弯了腰杆,磨破了手掌,却苦了半辈子,穷了半辈子。于是,他也成了“逃山大军”里的一员——到市里一家陶瓷厂打工。
闻听村里要做“山水文章”,头脑活络的他,一下子看到了商机,迅速回家开起了“农家乐”。他既当老板又当厨师,时不时还客串一把服务员,从早到晚忙得脚打后脑勺,心里却憋不住地乐:“别看我的门面不大,却是个‘网红店’呢!最多时一次就接待了300多人。”
由“逃山打工”到“返乡创业”,罗林根身上发生的故事,神山村还有很多例。
你看,罗林根的弟弟罗林辉也回来了,承包建筑工程、开网店卖黄桃,日子过得一点也不比他哥哥差。
老支书彭水生的儿子彭小华也回来了,一边帮着父亲打理“农家乐”,一边养蜂。一年下来,父子俩的收入可观得很。
左炳阳老太太的三个儿子,齐齐整整都回来了!一栋楼三间门脸房并排立着,大儿子搞“农家乐”,二儿子酿酒种茶卖土特产,小儿子打糍粑。老母亲天天乐得合不拢嘴,哪儿还有半点孤单凄凉?!
总书记来神山村后,很多习惯了每年春节买“双程票”回来探个亲就走的打工族,头回买了“单程票”——不再离开啦。
这些后生,为神山村注满了活力。70户的小山村,仅“农家乐”就开了16家,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村民的收入也蹭蹭往上涨。
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神山村告别了贫困,怎样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永不掉队?村党支部认真领会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在神山村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发现“富脑袋”的元素——宣传栏里,“最美脱贫户”“身边好党员”“致富能手”,各类“平凡榜样”的照片和事迹抬眼可见,无声释放着“乡村正能量”;“笑脸墙”上,村民们的一张张灿烂笑颜,拼成一颗颗温暖爱心;村规民约、家风家训,贴在屋头、村头,更刻在老表们心头……
要想“脑袋亮堂堂”,必须把文明因子深深植入人们的心田。
今天上午十点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举行一场干部群众互评会。记者也去“凑个热闹”。
悄悄躲在最后一排,但见现场已是“剑拔弩张”。
“你家屋里卫生好,但院门口还得好好收拾收拾。”
“村里面的游步道整治得不错,但是山顶的石阶有的已经松动了。为啥这么长时间还没有人管?”
“今年黄桃的价格波动较大,黄桃合作社该早一点拿出应对办法……”
“游客的消费需求不一样,‘农家乐’也应该根据不同游客的需要,错位发展……”
究竟该怎么错位发展,大家意见不统一,争得面红耳赤。
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莉莉紧着为大家调解。
互评会结束后,李莉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村里的干群互评会两个月开一次,很有成效。每次大家都觉得‘耳根发热、心里透亮’。”
“义务宣传员、道德评议会、志愿服务队、乡风文明积分银行……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近些年,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习俗在村里渐渐没了市场。宗族矛盾不见了,邻里互助成为常态。我家的‘农家乐’客满了,推荐去你家;你家孩子没人带,我饭桌上就添副碗筷……有村民说得好,‘同是一片天、同是一块地、同是一轮日头照,咱的阳光雨露都是党给的,就该互相拉一把,一起跟党走’。”李莉莉介绍起来一套一套的。
种下了文明因子,必然开出文明的花朵。
保洁员熊美丽大姐的撮箕里空空如也。她有几分高兴,又有几分失落:“这工作,越做越省心!以前村民们吃水果、瓜子,果皮、瓜子壳走到哪丢到哪,路边、沟渠……处处脏得直堵心,清扫一段,就得好半天。现在呢?看见村庄这样整洁美丽,谁还好意思乱丢垃圾,地上连片纸屑都没有,我最大的‘敌人’成了落叶了!”
“小神山”到“大神山”
这天的最后一餐饭,我们是在彭夏英开的“农家乐”解决的。
匆匆忙忙给我们端上菜,彭夏英便不见了。一会儿,隔壁房间隐隐约约传来她的说话声。间或,还听见了几个人的争论声。
要离开时,我们想跟她打个招呼,便推开了隔壁的房门。哟!彭水生、左香云等几个老熟人都在呢。
“记者同志,你们见多识广,正想请你们给出出主意呢。”彭夏英说。
原来,村里这几个“名人名嘴”,正谋划着一件大事呢——组建“神山村宣讲团”!
“没有总书记的关怀指导,就没有神山村的今天。我们想把总书记的恩情和神山村脱贫的经验,和更多的村子分享。我们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政府可以扶持我们,但不能抚养我们。脱贫致富,根本上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彭夏英依然是快人快语。
“我当了19年村干部。晚年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宣传总书记的爱民情怀,宣传党对老区的恩情。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毛主席带我们闹革命,习主席带着我们奔小康,我们要永远感党恩、跟党走,把红色江山一代代传下去!”老支书精神矍铄。
“总书记让神山人看到了山外,带着神山人走上了致富路。我们对总书记最好的报答,就是把他带给我们的福气,化成发展的志气、致富的心气,为乡村振兴,为共同富裕,贡献咱的‘神山力量’!”已成为远近闻名“致富能手”的左香云说。
在彭夏英几人“谋划”的时候,村委会办公室里,井冈山市委书记傅正华也带着一群人在“谋划”。
“一花独放不是春。怎样让神山的经验走向全市、让一个神山村变成千百个神山村?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前几年,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就拿开发旅游来说,神山村的‘外溢效应’已经辐射到茅坪80%的区域。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啊!为了落实好总书记‘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的嘱托,我们要打造‘大神山’。市里决定,进一步延展神山村红色旅游——红军药材库遗址整修、七烈士碑亭修建、红军挑粮小道修复,已纳入规划。届时,不独使神山村的旅游体验更丰富,还赓续了红色血脉,彰显了脱贫伟业,传扬了红色情怀。”傅正华满怀激情。
依别神山村
又是一个黎明。今天,记者将结束采访,依依惜别神山村。在这三天多的时间里,我们按照花名册挨家挨户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乡亲们的质朴、热情、坚毅,点点滴滴都刻在了记者的心头。
不舍啊,不舍这里的一草一木,不舍村畔的弯弯小溪,不舍山坳里的流霞云影,更不舍乡亲们的一张张笑脸!
本想悄悄地离去,谁知走出农舍,台地上早聚满了送别的乡亲。
“记者同志,能不能请你们给总书记捎句话?”左秀发的眼神里,写满了期待。
老人拉着记者的手:“神山村家家户户想念总书记,盼他再来看一看!”
彭展阳也拉住了记者的手:“习总书记,是我们的亲人。自从那年的农历小年他来过后,村里每年的小年过得比大年还热闹!现在,每一天晚上,家家都看《新闻联播》,为的是想多看看总书记,看他在忙什么,又对乡亲们叮嘱了什么……”
和总书记打过糍粑的李宗吾也来了:“多想陪总书记再打一次糍粑!‘糍粑越打越黏’——这是总书记当年说的;我们给续了一句——‘日子越过越甜’!”
左伟波也来了。昨天,高考成绩公布了,他给神山人争了光:611分,超出省一本线100多分!
“习爷爷送的书包,我一直珍藏着。这些年,每当我读书遇到‘爬坡’期,就会想起那温暖的一幕。这种力量,能抵御一切彷徨懈怠。”少年眼神坚定,说:“大学里,我会选择生物化学,像习爷爷嘱托的那样,为祖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记者同志,千万别忘了给我捎句话!6年前,在我做笔筒遇到困难、最迷茫的时候,是总书记的教诲,坚定了我做大产业的决心!我已经把‘小竹筒’做出了‘大阵仗’,单竹筒酒,一年就卖二三百万元!”当年“小打小闹”的“手艺人”左香云说。
彭夏英挤到了我们跟前:“也请把我的话捎给总书记这些年,我时时刻刻记挂着恩人。为了不辜负他的期望,我开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开张那天,我在门口树起了国旗,还请人写了一副大红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全靠习主席’。总书记上次来,只顾着访贫问苦,都没顾上吃饭。我天天琢磨呀琢磨,琢磨出了一份菜谱——炖土鸡、米粉肉、乡村蛋饼……等他再来,一定把拿手菜全部端上桌!”
汽车缓缓驶出了村子,村头墙上那首《神山村感恩奋进三字歌》映入记者眼帘:
乙未年,总书记,
携春来,送暖意。
神山村,仅一隅,
小缩影,大道理。
时代卷,共答题,
作答人,十四亿!
是的,“小缩影”足以印证“大道理”。当年的革命星火,已然燎原。那属于新时代的情怀与干劲,已映红了整个天宇。那对党和领袖的深深信赖,正化作奋进的无穷力量!
车汇入了黄洋界的苍茫林海。回头望去,神山村巍巍山岗上那个“点赞”的手势,在金色晨曦中,更加璀璨……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