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来源:阅读:()
毛泽东和蒋介石重庆谈判期间合影
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唯一的单独合影。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经过43天艰苦的谈判,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饱经战乱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蒋介石却玩弄着“假和平、真内战”的政治伎俩。
照片里的蒋介石满面春风。因为就在这一天,他接到报告,美国海军航空部队三个大队已在当天同时进驻青岛、天津、北平,为国民党军在这三个大城市抢占先机。《双十协定》公开发表的第二天,蒋介石发布了一条“剿共”密令,要求对共产党“速予剿除”。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对国民党当局抱以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了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迅速集结军事力量。
1945年10月中下旬,解放区部队连续打响平绥、津浦、平汉(邯郸)三场战役,歼灭来犯国民党军队11万人。
三次战役的挫败使蒋介石感到全面内战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国共军事冲突的问题,美国派出了一位“重量级”的调停人——刚刚退役的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在马歇尔的斡旋下,1946年1月5日,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
乔治·马歇尔(左四)
1月10日,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进行了22天,通过了宪法草案、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五项协议。
但实际上,蒋介石把停战协定作为其布置内战的幌子。在停战令下达的同时,即密令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点”。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当局撕毁“双十协定”与政协协议,纠集22万部队突然进攻中原解放区,随后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战争初期,形势相当严峻。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方面,国民党占据明显优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而且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数火炮。
当时,蒋介石声称,倚仗国民党的军事优势,“一定能速战速决”。
毛泽东坚定地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同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明确指出:“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些论述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打败中国反动派的决心和信心。
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中国共产党依然坚强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作战,痛击敌军。
解放区军民
国民党军队的接连失败让蒋介石气恼不已。1947年3月下旬,蒋介石重点进攻中共中央的核心所在地——延安,国民党甚至扬言“要在三天之内占领延安”。而当时,延安周围的部队才不到3万人。
为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撤离延安。一枪不放,就把延安让给敌人,这让许多身经百战的干部战士想不通。毛泽东对他们说:“蒋介石占领延安,绝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他失败的开始。”
1947年3月19日,毛泽东撤离王家坪。在延安出生长大的孩子们也随大人离开家。他们或坐在担子里,或者跟着步行,与心爱的宝塔山渐行渐远。
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先后住过37孔窑洞。正是在这些纵横沟壑之间的简陋农家窑洞里,毛泽东镇定自若,以“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气势指挥战斗,与老对手蒋介石进行了一场民心、意志与战略的较量。
胜利的捷报从各个解放区不断传来。
○ 在山西大地,陈赓等人在晋南地区大举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地攻占了十余座县城,直接威胁西安和胡宗南战线侧背。
○ 在山东战场,陈毅、粟裕经过大规模迂回,围攻了鲁中重镇泰安。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全部被歼,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七十四师中将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 在华北平原,聂荣臻发起正太战役,攻克了华北重要据点正定和栾城,直接威胁石家庄、保定和北平。
○ 在陕北,彭德怀、习仲勋率领西北野战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大捷,歼敌1.4万人,随后在沙家店战役又获大捷,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宣告破产。
1947年3月,毛泽东在撤离延安前,特意开会鼓舞士气:“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我们要拿一个延安换一个中国。”
1948年4月21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此时,距离中共中央撤离延安1年零33天。不到两年的时间,毛泽东的预言就变成了现实!
如今的延安仿佛一座巨大的博物馆,群山之上是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的记忆!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