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4来源:阅读:()
袁文才、王佐被错杀,教训是沉痛、惨重的。当时,杀袁、 王的“理由”主要是:①认定袁、王是“土匪首领”;②认为袁、 王有两大罪状:“一是反对分田反对苏维埃;二是勾结茶陵 靖卫团,扰害永新赤色政府。”这些罪名,实际上都是站不 住脚的,是强加在袁、王头上的。毋庸讳言,袁文才、王佐 及其部队是有缺点和错误的。袁、王所部虽已编为正规红军, 但许多人过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纪律观念较差;袁、王两 人性情高傲,只信仰个人,不信仰组织;袁文才本已随军下 山,但中途又私自离队,虽接受了组织处分,对队伍仍有影 响,特别是对策反罗克绍这样的大事,既不请示,又不商量, 擅自行动,是违犯组织原则的。然而,这些问题均是属于党 内矛盾,可以用处理党内矛盾的办法去处理,不能把已是共 产党员和红军将领的袁、王继续当作“土匪”杀害。
袁、王被错杀,是我党我军早期历史上的一起冤案。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前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回忆说:“1930 年 10 月,在红军最后一次打吉安时,我见到了毛泽东同志, 把袁、王被杀的事情告诉了他。他说这两个人杀错了,这是 不讲政策。解放后,大概是在 1950 年,那时我任江西省委书 记,向毛泽东同志汇报江西工作情况的时候,有时也还提到袁、 王的事情,毛泽东同志的看法和以前一样,没有改变,还是 认为杀袁、王是杀错了。”1965 年 5 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 还特意会见了袁文才、王佐的遗孀,握着袁妻谢梅香老人的 手说:“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 了贡献。”袁、王二人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已被平反,被追 认为烈士。这是后话。
从袁、王之死的悲剧中,可以引出一些教训。
(1) 必须肃清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左”倾错误是袁、 王悲剧的根源。在我们党内,自“八七”会议以来,由于在 反对右倾错误时,忽视了对已经滋长的“左”倾错误的批判, 这就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这种“左”倾错误在“八七” 会议后继续滋长,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亦 被指责为“退却逃跑”,并被撤销了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秋收起义前委书记职务。后来召开的党的六大,仍然存在“左” 的错误倾向,才有了六大通过的《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 案》。正是这个决议案的“左”倾政策条文,给边界特委提供 了“尚方宝剑”,加上边界特委对袁、王的不正确结论,从 而导致中央派出巡视员彭清泉来处理袁、王。这是历史的教训。 邓小平曾经说过:“‘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 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袁、王之死正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可怕”的一幕。袁、王在井冈山干得好好的, 一下子就被“左”倾错误的执行者“搞掉了”。
(2) 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承认, 袁文才、王佐及其部队是有缺点和错误的,但终究属于党内 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毛泽东在袁、王的问题上始终坚持 了正确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地 执行了中央的政策。当时是紧张复杂的战争环境,处理这个 事件的中央和边界特委领导人,在政治上并不是都能像毛泽 东那样成熟,他们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带着偏见错 杀自己的同志,主观上还自以为是坚决执行了党的政策,捍 卫了革命的利益。这不能不说是造成这一悲剧的重要原因。 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不但要有正确的政策,还要造就大批政 策性强、素质高的领导干部队伍,才能把握住革命事业的方向, 将革命引向胜利。否则,就会造成历史的错误。
(3) 必须坚持调查研究,防止“轻听轻信”。当时中央巡视员、 红五军委和领导人受六大决议案的影响,不察当时边界党和 红军内的复杂情况,缺乏审慎的调查研究,轻信了特委某些 人的不实之词,出兵弹压,也是酿成袁、王悲剧的一大教训。
(4) 必须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袁、王被错杀,与其自身 的一些缺点、错误也有关。袁、王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崇尚 个人、拥兵自重、开小差等,给推行“左”倾错误的人以口实, 是为一大教训。
本文来源井冈山历史,由红井冈培训基地整理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