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官方网站!
井冈山领导干部红色教育培训

红色故事

正文

他用性命担保“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时间:2023-11-08来源:阅读:()

1960年11月5日9时02分

一枚代号“1059”的导弹腾空而起

大约8分钟后

成功命中目标的消息传来

后来这枚导弹被命名为“东风一号”


从这天起

中国没有导弹的历史结束了

东风快递的传奇正式开启!


01.jpg


“东风一号”导弹的发射

经历了非常艰难曲折的过程

鲜有人知的是

它的总设计师甚至为此立下军令状


  航天之梦开启  


    “我立了军令状,有问题就杀我的头。”说这句话的人叫梁守槃,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的总设计师。


02.jpg


    梁守槃是福建人,早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和浙江大学任教。


    新中国成立之后,梁守槃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教授。


03.jpg


    梁守槃的心中始终装有一个中国航天之梦,终于,他在不惑之年等到了圆梦的机遇。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和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式奠基。当机遇来临,梁守槃义无反顾,成为首批调到这里的科技工作者之一。 


    然而,当时一些人认为中国缺乏经验,对自力更生进行导弹研制心存疑虑,还有人认为梁守槃自己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导弹,何谈研究。面对大家的质疑,梁守槃说:“当初德国人搞V2的时候,地球上没有人见过导弹,德国的技术水平再高也是1936年的德国水平,现在我们是1956年的中国技术水平,我们不能对自己没有信心。”


    就是在这种坚定的信念指引下,梁守槃和同事们开始了中国最初的导弹研制。 


  面对质疑,他立下军令状!  


    1957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著名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根据协定,两枚P-2导弹秘密运抵北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枚仿制导弹便是以P-2为母版。为了保密需要,仿制型号定为“1059”。这一代码的含义,便是要在195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完成仿制工作。


04.jpg


    那时,仿制成了中国航天初创时的中心工作。身负总设计师之责的梁守槃,深知先进技术来之不易,仿制工作必须一丝不苟。


    而正当研究任务进入决战阶段时,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苏联援华专家分批撤离回国,带走了全部教案和技术资料,并留下了一句话:中国的液氧杂质太多,你们如果用中国的液氧来发射,不成功我们不负责任。 


    “1059导弹”飞行的动力是液体推进剂,但中国自己生产的液氧推进剂一度被苏联专家认为含有可燃物质较多,酒精纯度也不够,使用中可能会引发爆炸,根本不能使用,只能倒掉。


    没有推进剂,导弹就成了一堆废铁。那么国产液氧到底能不能用呢?


05.jpg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梁守槃决定采用国产液氧,并立下了军令状,他对发射结果负全部责任。  


    之所以敢于立下军令状,是因为梁守槃通过计算证明了苏联专家的计算方式存在严重误差。苏联专家说中国的液氧不行,是因为有人错把资料上杂质的气态容积当成了液态容积,导致结果相差了一千倍。中国生产的液氧杂质含量没有超标,可以用来发射。


    1960年9月10日,苏联送来的那枚P-2导弹使用国产燃料发射成功,见证了梁守磐的坚持——国产燃料完全合格。不久,中国人自己制造的“1059导弹”在发射场注入了国产推进剂。


  “东风”起,中国强!  


    1960年11月5日,是“东风一号”发射的日子。主抓国防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在钱学森的陪同下,到发射现场为中国第一枚导弹剪彩。


06.jpg


    9时02分,一声轰鸣刺破了戈壁的宁静,“东风一号”导弹试验成功!


07.jpg


    这是中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导弹,标志着中国人从此迈入了火箭与导弹的时代。


    后来聂荣臻元帅对梁守槃风趣地说,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杀你的头,这颗头还要等着为国家立功。


来源:CCTV国家记忆


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