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官方网站!
井冈山领导干部红色教育培训

红色故事

正文

这所大学只存在了8年多,有着顶级的师生阵容!

时间:2023-09-14来源:阅读:()

    曾经有一所大学,它虽只存在了8年多,却仍在多年后被人们追忆、探寻。它就是西南联合大学。


01.jpg


    西南联合大学诞生于抗战的炮火之中,是一所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组成的临时大学。在飞机轰炸的险境中,西南联大多位老师坚持教书育人,成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


    老师们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岁月?又是何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


    本文带您一起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01  

    

    在昆明西北部的一片绿荫之中,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短短千字碑文,记录了西南联大的创建历史。


02.jpg


    1937年,侵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为保留教育科研的火种,1937年11月,辗转千里,内迁长沙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但没过多久,长沙城屡遭空袭,刚刚成立的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次西迁。


    1938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确定留在昆明扎根、办学,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即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


03.jpg


    1938年5月4日,学校开课。西南联大由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任常务委员,其中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主持校务工作。


04.jpg


    学校成立之初,条件十分简陋,教室里甚至连桌子都没有。但老师们非常敬业,学生的学习劲头也很足,师生们一起笃定地追求着学问。


05.jpg

    这间西南联大原教室建于1939年,屋顶是简陋的铁皮


  02  


    这里有着顶级的师生阵容。


    西南联大当时集中了中国最顶尖的教授和专家学者,如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钱钟书、沈从文、吴晗、钱穆、费孝通、罗隆基、潘光旦、贺麟、陈岱孙、王力、吴宓、梁思成、金岳霖,以及理工科著名科学家饶毓泰、吴有训、吴大猷、华罗庚、陈省身等等。


06.jpg

    西南联大部分教师合影。前排左三为蒋梦麟,前排右三为梅贻琦。


07.jpg

    1940年,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在昆明。(左起: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如此“奢华”的师资阵容更是培养了大批英才。西南联大8年,学生有8000多人,毕业生约4000余人。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八位包括赵九章、邓稼先、郭永怀等在内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100多位两院院士,多位为民族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


08.jpg

    “一二·一”运动四烈士


09.jpg

    西南联大学生在上课(来源于西南联大博物馆)


    当时,由于日本飞机频繁轰炸,加之战乱带来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老师们的生活每况愈下。


    在困顿的岁月中,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的,是精神上的昂扬。师生们精诚团结,让西南联大成为救亡图存的精神高地。


10.jpg

    抗战期间,闻一多教授在西南联大执教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挂牌刻制图章。


    蒙自环境不恶,书籍亦可敷用。近方整理诗经旧稿。秉性积极,对中国前途只抱乐观,前方一时之挫折,不足使我气沮,因而坐废学问之努力也。

    ——选自闻一多给友人张秉新的信

    (注:蒙自,位于昆明南部。1938年5月至8月,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设在蒙自。)


11.jpg


    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两个条件在我上学的时候恰好同时都有。当时正是战争年代,但我们直觉地、模糊地,又非常肯定地认为,战争一定会胜利,胜利以后一定会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一定能过上非常美好的生活。所以那时候虽然物质生活非常之苦,可是觉得非常幸福。”


    ——本文摘自《上学记》、何兆武访谈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战争风云之下,民族存亡之际,条件恶劣,衣食不足,但无惧无畏的师生们,只为救国,无问西东,很多人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2.jpg


    随着抗战胜利,1946年7月,西南联大宣告结束,三校各自北归复校。


    如今,西南联大走进了历史,却永远留存在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


13.jpg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旧址


来源:CCTV国家记忆


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