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9来源:阅读:()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收藏着一颗苏区时期中央红军兵工厂制造的地雷,为铁质圆柱体,直径15厘米、腹围55厘米、高17.5厘米,周身整齐分布6排锯齿状条纹,上底铸有固定圆环作为提手,腹部中间有一圆孔,是火药和引线的入口。地雷保存基本完好,稍有锈蚀,为确保安全,地雷内硝已被去除。它见证了战火硝烟中红色军工事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1931年10月,中央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赣南和闽西地区连成一片,中央苏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此后,蒋介石进一步加大对红军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为担负日益繁重的修械和弹药生产任务,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原有修械所和修械处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此后,中央军委兵工厂在兴国县莲塘区官田村成立。
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考虑到兵工厂对革命战争的重要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红军部队进行战线收缩的命令,将兴国官田兵工厂、于都银坑弹药厂和寨上杂械厂相继迁入瑞金,集中在瑞金冈面,组建中央红军兵工厂。
中央红军兵工厂制造的地雷
1933年10月,中央红军兵工厂在瑞金冈面竹园村正式成立,还在冈面上田村成立了中央红军兵工厂分厂,成为中央苏区规模最大的军工生产企业。中央红军兵工厂由吴汉杰(后韩日新)任厂长、张健(后范启明)任党委书记、马文任职工委员会委员长,下设枪炮厂、杂械厂、弹药厂、总务科、财务科等机构,最鼎盛时有职工600多人、各种机器60余台。弹药厂设在冈面上田村蔡屋,厂长郝希英,设炸弹股和子弹股。这颗地雷便是由中央红军兵工厂弹药厂制造的。
中央红军兵工厂总厂旧址
兵工厂成立之初,弹药厂设备简陋,只有锉刀、老虎钳、打铁炉等简单工具;工人的技术水平也较低,大都是铁匠等手工艺人,有的连枪支的零件都没见过。然而,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兵工厂工人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勤于学习,艰苦奋斗,努力克服人力、技术、原料、设备等各方面的困难。
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汽油缺乏,发电机又不能使用,工人们就改油槽车的水力为动力。为解决制造出的零件硬度不够的问题,兵工厂工人四处拜师,在一位锉刀师傅的指导下,了解到要提高零件硬度,关键在于掌握焠火的火候,还要用化学药水进行处理。此外,由于手工制的弹头不光滑且大小不一,使得弹头会损坏步枪的来福线。经反复试验,工人们不用铜铸弹头而改用铜币冲成弹头,里面再灌上铅锡,这样制成的子弹,质量大大提升。
战争日益激烈,为确保兵工厂生产原料的供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4年4月18日发布《关于收集兵工材料的命令》,要求发动群众收集兵工器材并作价购买,同时要求军队打扫战场时,指定专人收集弹壳。同年5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发出布告,号召苏区人民,紧急动员起来,收集弹壳、锡、铜、铁、土硝等兵工生产原材料,支援兵工生产。收集到的军工原料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央红军兵工厂。工人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和修理了大量枪支弹药,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34年10月,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战略转移。中央红军兵工厂除留下100多人支持打游击外,余部随红军北上,后来成为八路军兵工生产的骨干。
这颗中央红军兵工厂制造的地雷,为我们展示了苏区时期红军自制武器弹药的水平,更成为红色军工发展的历史见证。
来源:摘编自《红都瑞金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