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来源:阅读:()
1949年10月1日下午,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旌旗猎猎,群情激扬。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指战员组成的受阅队伍军容严整,掌旗手在护旗兵的佐佑下,踏着军歌的节奏高擎双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迎风招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与新生的共和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军旗一角的“八一”二字默默诉说着这支英勇之师举着红旗,在建立共和国的漫漫长路上经历过怎样的磨炼与辉煌。
01
1927年8月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委派毛泽东以特派员身份回到湖南改组省委,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提出:“这次起义,我们要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这是一条全新的革命道路。不久,毛泽东将计划参与起义的主力部队5000余人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当务之急,就是为这支主要由农军和工人武装组成的部队设计一面军旗。
时任第一师参谋的何长工早年曾在法国勤工俭学,见多识广。他建议用红色作为军旗底色。
由于设计仓促,军旗没有明确的尺寸规范。旗面的设计元素集中在旗帜中央,白色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五角星内镶嵌交叉的黑色镰刀和斧头代表农民和工人。旗面左侧靠旗杆一侧的白布条上竖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
1927年9月9日,驻在江西修水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打出崭新的军旗向湖南平江进发,秋收起义正式打响。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02
在江苏省淮安市刘老庄乡,82名勇士长眠于此。他们曾同壕而战,同日殉国,如今同穴而葬,同旗映耀。
1943年春,日军对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新四军第3师4连的82名指战员为掩护当地百姓和机关单位撤离,在刘老庄阻击16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军。激战一整天,4连击毙日军170多人,击伤200多人。在阻击战的最后时刻,他们以悲壮的白刃战和日军拼杀,直至全部壮烈牺牲。
战后,新四军重建4连,并授予“刘老庄连”的旗帜。时至今日,这面红旗仍飘扬在人民军队的旗帜之间,成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象征。
03
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旗手前赴后继,高举红旗,为解放大军指引胜利的方向。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开始将设计统一的军旗、军徽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早在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工农红军纪念日。因此,“八一”二字的设计令大家十分欣赏。不久,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军旗的决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地,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地,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
在“八一”建军节两个月后的新中国开国大典上,朱德总司令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人民解放军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将象征着解放的“八一”军旗插遍祖国大地。
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五大战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遴选出各个时期的100面荣誉战旗组成战旗方队。在“八一”军旗的指引下,气势如虹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从1927年起,人民军队高举这面红色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不忘初心,和亿万中国人民一起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红色的军旗
已成为共和国不可磨灭的符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英雄的人民军队将不断书写
强国强军更为辉煌的篇章
不断创造
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光辉荣耀!
来源: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