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来源:阅读:()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枚无比珍贵的印章,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
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资料图片
这枚银质印章直径为9.5厘米,印面錾刻阳文隶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20个小字,字的两端各有一枚五角星。印的下方刻着“革命军事委员会”7个大字。印章中间图案仿自苏联国徽样式,中间为地球镶嵌着镰刀和斧头,两边环绕着麦穗,地球上方高悬着一颗五角星。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根据代表大会的决定,通令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由朱德、彭德怀、王稼祥等15人组成,朱德任主席,彭德怀、王稼祥任副主席。
中革军委是中央苏区最高军事领导和指挥机关,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领导机关,在组织上隶属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政治上接受中共中央与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它对全国各地红军和苏区地方武装力量实行统一领导与指挥。中革军委成立后,驻地设在瑞金叶坪乡洋溪村刘氏宗祠。1933年5月,中革军委机关迁至瑞金沙洲坝乌石垅村办公。1934年7月,中革军委机关又移至瑞金云石山乡梅坑村。
中革军委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经理部、总军医处等机构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增设中国工农红军最高军事裁判所、抚恤委员会等机构。
随着中革军委的成立,象征着中革军委权力的印章也诞生了。这枚中革军委印章由中革军委机关的同志精心保管。中革军委发布的很多文件、命令、布告上都加盖有这枚印章。在苏区紧张激烈的战争中,这枚印章犹如红色动员令,激励着红军指战员为保卫苏区英勇战斗。这枚苏区时期红军最高领导机构的印章,见证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武装创建和保卫苏区红色政权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4年10月,这枚印章随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出发前,为了方便携带,中革军委机关工作人员把印章上面的木柄锯除,保留了银质印章部分。战略转移途中,工作人员把印章视作生命,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他们始终把它带在身上,直至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2月,根据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决定,中革军委进行改组扩大。12月7日,中革军委主席团转发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关于扩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织的命令: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23人为委员;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7人组成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早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战,193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再上庐山,同国民党谈判发表国共合作宣言、红军改编、苏区改制等问题。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通称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以加强党对军事工作的领导。中央军委由毛泽东等11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朱德、周恩来为副书记。
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取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称号,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改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即陕甘宁边区政府。至此,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枚中革军委印章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经中共中央研究,印章交由林伯渠同志悉心收存。
1947年春,国民党军集中重兵对延安发动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考虑到敌我态势与各战场情况,为诱敌深入,寻找有利时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决定主动撤出延安。在撤离前夕,林伯渠告诉大家:“撤离延安是暂时的,撤离正是为了保卫。将来不仅要收复延安,我们还要打出去,解放西安、南京、北平,解放全中国。”林伯渠交代工作人员要留存好这枚印章:“这是革命的印把子,把子没了,章子是永远不能丢掉的。”
1959年,经中共中央批准,这枚印章交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20世纪90年代,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这枚中革军委印章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枚红色印章饱经战火的洗礼,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透过这枚印章,红军指战员“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胜利欢歌,“天兵怒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以及“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大无畏精神仍然历历在目,熠熠生辉。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