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官方网站!
井冈山领导干部红色教育培训

井冈山人物

正文

我的母亲彭儒——重访江西第一站庐山

时间:2021-06-17来源:阅读:()

解放后,我父母在江西工作时,在庐山开过好几次会,调到北京工 作后也去过庐山开会。我也曾在庐山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读过书。对于庐山,我也非常眷恋。

一说上庐山,南昌的一些亲戚也想陪我母亲一起去。因此,我的舅 母阿妈(在土地革命时期给了我父母亲大力支持和帮助)、表姐、表 妹、表姐夫、表妹夫以及孙亚衡阿姨介绍来的毛泽覃儿媳周剑霞同志,

一起和我们上了庐山。我们这些人都住在同一栋别墅。那时的庐山还没 有像今天这样搞旅游,山上人烟稀少,显得十分冷清。安静得除了林中 的鸟鸣和潺潺的溪水声外,什么声音也没有。

对庐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都感到十分亲切。因为解放初我 在庐山中南军区千部子弟学校读小学,曾经在那里生活过两年多的时 间。现在的庐山大厦是当年我们小学的教室和宿舍,现在的博物馆(或 图书馆)是当年学校的办公楼和部分女生宿舍,现在的庐山会议会址是 当年我们学校的礼堂兼食堂。当年我们学校对面的美国学校迁走之后, 也成为我们学校的组成部分。旧地重游,使我感到格外亲切和兴奋。当 年的庐山没有盘山公路,我们那时是从九江坐汽车到莲花洞上山的。我 还记得山门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好景一时观不尽” I下联是:

“天缘有份再来游”。那时通往牯牛岭的路,是用石头修的台阶路。其 中有一段路十分陡峭,名叫“好汉坡”。快到牯牛岭时,有一座半山 亭。我们每次上山累了的时候,都会在此稍事休息。只要到了半山亭, 即使是在炎热的盛夏,也会瞬时感到凉爽。白白的云烟在山谷间轻轻飘 浮,山下的长江如同玉带绕在庐山的脚下。

1973年9月,我们故地重游时,庐山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当年 我们爬上爬下的那条弯弯曲曲、又陡又峭的人行路,现在恐怕已没有人 走了。如今,庐山已有两条公路通往山上’ 一条是北山公路,另一条 是南山公路。由于公路畅通,运输就方便多了。庐山已修了许多新的房子、水库,各个景点差不多都能通车了。交通是便利了,但是观赏自然 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体验和感受不尽相同。“走马观花”,就是再美的景 观都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你匆匆而过,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品 味景中之美。

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至70年代,因为我国还没有普遍使用空调,每 当夏季中央要开会时,往往都会到庐山去。那里气候凉爽,空气新鲜, 风景如画,是开会和休闲的好地方。中央在庐山开的几个会,都是我党 内部斗争激烈的会。尤其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给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留 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它的悲剧性影响至今都难以消除。

写到这里,我想起父亲于1961年9月在庐山所写的《游含鄱口有 感》的两首诗。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庐山气候似无常,

乍雨乍時雾淋窗。

欲怪天公不作美,

只缘山在水中央。

 

時雨无常实有常,

云消雾散放光芒。

风和日丽秋光好,

南国江山好地方。

我理解,这两首诗是父亲借景抒情,反映了庐山会议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我们这次到庐山,受到了庐山管理局的热雠待,并设宴招待了我 母亲,而且九江市委的领导同志也上山来看望了我母亲。我父亲在东北 时期的警卫员、时任九江市政府交通局局长的杨振华同志也上山来看望 我母亲,并陪同她参观了山上山下的各个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

下山后,在回南昌的路上,我们和王处长坐的车走在前面,杨振 华同志坐的北京吉普车跟在后面。当杨振华坐的车行驶到德安一个水 塘边时,由于司机刹车发生单边现象,致使汽车突然翻滚到水塘里。 群众看见后,大声呼叫,我们的车才停下来。我迅速跑向水塘边,看 见吉普车侧翻在水塘里。我跳到吉普车向上的一侧,使劲拉开车门, 老杨才爬了出来,接着司机也爬了出来。好在水塘不算太深,车子没 有全部没在水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先回到岸上,接着老杨和司机也上了岸。

老杨叫司机就地等着,他坐上我们同行的中巴车到德安叫老吊车把 吉普车吊了上来。

这场意外的车祸确实使我们受到了惊吓,好在人员没有出大问题,也算是万幸了。

回到洪都宾馆不久,我便先后接到庐山管理局和九江市委领导打来的电话。他们听说车翻到水塘里去了,还以为我母亲坐的汽车出事了,十分紧张。我告诉他们,老杨和司机都没有事,请放心吧!

庐山之行结束后,我们休息了两天。我母亲毕竟已花甲之年了,不能过于劳累。我陪她到南方重访旧地,身体平,绝对要保证她身体平安无事。


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