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01来源:阅读:()
贺子珍根据党的安排,带领工作组到西乡夏幽区塘边村,领导打土豪 分田地的工作。她到塘边村,住在一位贫农婆婆周香姬的家里。
革命根据地刚建立,如何合理地分配土地,没有一个统一的章程。毛 泽东决定制订一个统一的土地法,为此,他亲自去进行调查研究。不久,毛 泽东带领一部分战士第二次来到塘边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住处,工作队只好安排他也住在周香姬老婆婆家。
正是这一次共同住在周婆婆家,毛泽东和贺子珍终于由相识而相知, 萌生了爱情。
贺子珍对毛泽东的敬佩之情,从“塘边遇险”之后得到了升华。
一天,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山林的寂静。一支地主保安队向塘边 村袭来,队长边跑边扬言:“捉拿毛泽东,到蒋介石面前领取重赏。”
此时,毛泽东同贺子珍正在一起分析调査材料。情况万分紧急,枪声 已经四处响起来了。贺子珍感到有些紧张。因为驻在附近的红军连队和毛 泽东的替卫班都到各个村子做群众工作去了,一时无法集中。
“怎么办? ”她焦急地抬头看了看毛泽东。
毛泽东一动不动,慢条斯理地仍旧抽着他的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头脑非常冷静,思绪清晰。他考虑了几分钟,说道:“在不知敌人底细的情 况下,冒险的仗不能打。”
然后,他把手头的烟蒂一扔,立即决定:“通知群众,马上撤离!”
敌人进村后找不到人,知道这里有了准备,在村里抢掠了一阵便走了。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虽是极平凡的一粧小事,但是,在贺子珍的生活中,却是一次关键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塘边遇险,贺子珍目睹了毛泽东处事不惊、镇定自若、沉着果断的革命家气质,内心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如果说毛泽东与贺子珍以前是同志关系,那么,自从塘边遇险之后, 他们的关系则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已远远超过了同志之间的那种友谊。
这时的贺子珍,亭亭玉立,秀气的瓜子脸上闪烁着一双大眼睛,楚楚 动人,正是情窦初开的花季年龄。
这天,贺子珍正准备走进毛泽东的房间,却见他正伏案写着什么,便 一声不响地倚在门坎上,深情地注视着他。不知过了多久,毛泽东停笔沉 思,一抬头,正遇上那双炽热的眼睛。心有灵犀一点通。毛泽东看出了贺子 珍这颗年轻、质朴、纯正和火热的心。贺子珍马上收回了目光,手足无措地 摆弄起自己上衣的纽扣。
两人默默无语,终于,一天,两人在一起时,毛泽东打破了沉默。他招 呼贺子珍坐下后,用他那满口的湘音温存地说:“你是一个好同志、好姑 娘,我很喜欢你。”
接着,他又讲起自己的经历和身世。他已经34岁,结过婚,在湖南老 家有妻子和3个孩子。说到家人,他神色黯然地说:“我与他们失去联系 了,远隔千山,音信不通,不知他们是死是活。有人说杨幵慧被湖南的反动 派抓去了,已经不在人世了,但又不知真假。”
他们谈了很久,谈得很投机。贺子珍被毛泽东的坦诚之言深深感动 了。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身世,在他们的心灵上引起了共鸣,彼此早已产生的爱慕之情,越过世俗的鸿沟,两颗心不知不觉地融汇在一起了。
心心相印,两情缱绻,在患难中,他们确立了爱情关系。
毛泽东与贺子珍继续在塘边村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到象山庵之后,两 人终于结合在一起。
这一天是1928年5月26日。
他们的婚事办得很简单。热心的袁文才做了几个菜,大家热闹了一 番。他们的全部家当就是两人的背包和身上穿的几件衣服。最有纪念意义的是贺子珍花了几天工夫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给毛泽东精碰制的一个大挎包,它倾注了贺子珍对革命的赤诚之心,凝结着她对毛泽东对美好姻缘的良好祝愿。后来,这个拷包成了毛泽东必不可少的办公用具,行军、作战,毛泽东都背在身上。
本文来源《贺子珍》,作者陈冠任,由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整理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