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01来源:阅读:()
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在闽西群众支援下三打龙岩,攻占县城, 敌约2000人。福建军阀陈国辉混人乱军中才得以逃命,从此一蹶不振。
环境又暂得稳定,贺子珍也从城外百姓家带着女儿回了城中。
6月20、21日,红四军前委扩大会在陈毅主持下讨论修改并通过了准备在七大作的工作报告。
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城一所中学内召开。
出席这次大会的除了前委委员及大队(相当于连)以上党代表外,还 有部分军事干部和士兵代表,约四五十人。就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却被 迫离开了红四军。
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红军的环境相当艰苦。渐渐,部队中,包括领导层中,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分歧。这时,刚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 由中共中央派到红四军工作,担任临时军委书记兼军政治部主任。刘安恭 回国不久,不了解实际斗争情况,一到苏区就主张搬用苏联红军的一些做法。并且,他还主持临时军委的会议,作出决定:前委只讨论行动问题,不 要管军队的其他事。临时军委作决定限制上级党委前委的领导权,这显然 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刘安恭一出场,就以军委的问题为焦点,使红四军党 内本已存在的有关军队的领导、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思想等问题的争论 加剧。于是,促发了红四军党内关于建军原则的一场争论。
5月底,毛泽东在福建永定县湖雷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会 上,红四军内就党对军队领导的问题发生争论。
在会上,刘安恭对前委领导提出很多意见,并指责毛泽东说:“前委管得太多,包办下级党部的工作权力太集中,代替了群众组织。”
对此,毛泽东则明确表态说:“党应该管一切,在连队一切归支部,实 行党的绝对领导。这是三湾改编以来形成的制度,实践证明也是行之冇效 的。前委的领导不能变。”这时,原来在井冈山就存在的关于红军逑设的一 些不同观点又冒了出来。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党的领导问题。朱德 赞同刘安恭的意见,说:“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
刘安恭又顺着朱德的话说:“有人主张集权制,其实这是家长制,是书 记专政。”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一听,大为愤慨,他认为刘安恭不怀好意, 马上同刘安恭争论起来,并且,他旗帜鲜明地提出截然对立的建议,说: “应该废除军委职能,由前委代行军委职能。”
于是,会议引起更大争论。结果,这次会议开来开去,到快结束时,争论不仅没有结果,反而在会上形成了两派:一派是以林彪为首的拥毛派; 一派是以刘安恭为首的拥朱派。
6月8日,红四军在上杭县白沙召开前委会议,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这次前委会议,有41人参加。在会上,刘安恭与林彪之间唇枪舌剑,气氛十 分紧张。在争论中,刘安恭说:“朱德是拥护中央指示的,毛泽东总是自创 原则,拒绝中央命令,现在有一个留毛还是留朱的问题。”
白沙会议召开前3个小时,林彪曾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表示拥护毛泽东,坚定地站在前委一边。现在,他一听刘安恭的话,立即予以反驳: “成立军委,就是想借此摆脱前委的羁绊,搞独立!”
这一下刘安恭马上站起来进行反驳。
于是,双方又各不相让地争起来,其他人也纷纷发言。
毛泽东见状,趁他们争执的时候,挥笔写了自己的书面意见。这份意见共四条:
(一) 前委、军委呈分权现象,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责任又要担负,陷入不生不死的状态.
(二) 根本分歧在前委、军委.
(三) 反对党管一切,反对一切归支部,反对党员个人自由受限制,要 求党员有相当的自由.这三个最大的组织原則发生动摇,成了根本上的问题——个人主义与无产阶级组织性、纪律性斗争的问题。
(四)对决议案没有服从的诚意,讨论时不切实争论,决议后又要反对,且归咎于个人,因此前委在组织上的指导根本发生问题(同时成了全党的问题),完全做不起来。
然后,毛泽东把它交给主持会议的陈毅,发言表示,请求马上更换前 委书记,让他离开前委。
毛泽东坚意请辞,出乎全体与会人员的意料。他在红军和根据地的威 望是无人可以比拟的,尽管大部分与会者对毛泽东的个人作风也许有这 样那样的看法,但真的要他离开前委,却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于是, 有人提议对临时军委的存与撤进行投票表决。
结果,出席会议的41人中,36票赞成,5票反对,决定撤销临时军委; 同时,由陈毅代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这样,刘安恭的临时军委书记职务 被自然免除,他改任第二纵队司令员。
在会上,拥朱派有许多人对林彪在会上对朱德的攻击非常气愤,一纵 队二支队的党代表高静山在会后又专门为此事找林彪大吵了一顿。
当天夜里,林彪心情难以平静,他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急信,并请前 委秘书江华转交。江华后来回忆说:“当天夜里,林彪给毛泽东同志送来一 封急信,主要是表示不赞成毛泽东同志离开前委,希望他有决心纠正党内 的错误思想。”
当时,毛泽东在红四军中对干部要求很严,对一些干部的缺点错误进 行批评时毫不留情,方法上也有不当之处,曾令许多人下不了台。在部队 中很多人对他有意见,说他过于严厉,作风不够民主,因此,许多人对他所 坚持的建军主张一时也不理解,毛泽东处在十分不利的位置。为解决党内 分歧而殚精竭虑,寝食不安,却又得不到多数同志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 感受到一种奋斗中的苦恼。此时,支持毛泽东的人,除林彪外,还有谭震 林、伍中豪、江华等。贺子珍当然也是站在毛泽东这一边。
由于争论的各方都主张通过争论辨明是非,于是,前委决定在党内开 展争论,把问题拿到支部去讨论,并指定毛泽东、朱德、刘安恭各写一篇文 章,表明自己的观点。
经过儿天的苦苦思索,毛泽东于6月14日写出《给林彪的信》,系统阐 明了自己对争论的看法。6月15日,朱德写了《答林彪同志谈前委党内争 论的信》,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接着,刘安恭也写出自己的文窃。6月中旬, 朱毛刘三封信都公开刊登在《前委通讯》第三期上,争论也进入公开化。红 军三占龙岩后,前委于是决定利用这短暂的稳定时间,在公开讨论的褪础 上,召开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统一大家的认识。
6月22日龙岩中学内的红四军党的七大就是在这样的背最下召开的。
会上,陈毅代表上届前委作了工作报告。
然后,大家又讨论关于军委与前委的问题。讨论气氛非常热烈,代表 们发言时都做到了知无不言,对毛、朱分别提出了意见。
在会上,刘安恭出言激烈,指着毛泽东批评。林彪也接着发言,仍重复 他在白沙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始终支持毛泽东,并且,指责朱德“拉拢部 下”,成立军委是想脱离前委的控制和领导。
朱德起来作了答辩。
在会上,毛泽东则很克制,只做了简明扼要的解释。
最后,大会通过了《决议》。决议肯定了“党管一切”是正确的,否定了 刘安恭要求实行完全选举制度、轮流更换党内负责同志的意见,但决议又 说红四军内已“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为此决议分别对毛泽东、朱德作了 批评,并给毛泽东以严重警告处分,给朱德以口头警告处分。
陈毅当选为前委书记。
这时毛泽东正患疟疾,周期性发髙烧,浑身酸痛,两腿无力,连大小便 都要贺子珍搀扶。原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只当选为前委委员,选举的结果 使他的心绪更为不好。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召开后,红四军在龙岩城休整 了十几天。7月上旬,根据前委决定,红四军四个纵队全部出动,分兵发动 群众,扩大红色区域。陈毅、朱德率红四军军部离开龙岩,移驻连城新泉。 毛泽东则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因此, 贺子珍就要与刚出生的孩子分离了。
解放后,贺子珍这么回忆她与孩子的分离:
那天,我用被子把婴儿裏好,紧紧地把她抱到联系好的那户大嫂家 里去.当时我没有什么衣物给孩子留下,只把事先准备好的二十块银元, 放到那位大嫂的手里,对她说:
“大嫂,麻烦你把孩子抚养大,日后我们会回来接她的。”
送走孩子以后,我心里像猫抓一样不好受,只感到心中空荡荡的,世 界也变得极其冷清,可我知道为了革命为了与敌人进行到底,我只能这 么做。我咬着牙,劝自己说,红军常在这一带活动,也许会常见面的。毛泽 东回来后见孩子不在了,向我问起这件事。我装出一副爽快的样子回答 他:“我送走了。”
毛泽东点了点头,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没有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 他心里也不好受。
孩子都是父母身上的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毛泽东和 贺子珍都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的人,而且,他们还有一个侥 幸的想法,那就是,同女儿的分离是暂吋的,很快又会见面。他们做梦都不 会想到,那位只在他们身边呆了 20多天的女儿,与他们竟然是永远的不 再相见。
1932年4月,当红军再次打下龙岩,贺子珍到这个县城时,她忙着为 军队筹粮筹款,但是在百忙中还惦记着自己的女儿。可是,当她委托毛泽 民夫妇去找到旧日寄养孩子的大嫂,打听孩子的下落时,得到的答复是: 孩子已经不在人世了。
本文来源《贺子珍》,作者陈冠任,由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整理编辑发布。